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临江仙·登凌歊台感怀

李之仪 李之仪〔宋代〕

偶向凌歊台上望,春光已过三分。江山重叠倍销魂。风花飞有态,烟絮坠无痕。
已是年来伤感甚,那堪旧恨仍存。清愁满眼共谁论。却应台下草,不解忆王孙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偶尔我登上凌歊台向远处眺望,发现春天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。眼前的重重山峦和蜿蜒江水更加让人心醉神迷。风儿吹得花瓣翩翩起舞,姿态万千,而烟雾中的柳絮飘落时却几乎不留痕迹。
今年以来,我心中的伤感已经够多了,哪里还承受得了那些旧时的怨恨依然留在心头。满腔的愁绪又能和谁倾诉呢?恐怕只有台下的那些草儿,不懂得思念远方的王孙吧。

注释
春光:春天的风光、景致。
销魂:灵魂离开肉体,形容极其哀愁。
烟絮:飘忽如烟的柳絮。
那堪:怎堪;怎能禁受。
不解:不懂,不理解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这首词,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。

  凌歊台,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。实际上,凌歊台并不很高(据《太平寰宇记》载仅高四十丈 ),只是因周围平旷,才望得很远。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。目的在借景发挥,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。

  “偶向凌歊台上望,春光已过三分。江山重叠倍销魂 。”起首用“偶向”二字,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。李之仪虽身在江南,心犹念汴京和故土(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 )。登高以眺远,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。但词人仅用“春光已过三分”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,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,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李之仪

李之仪

李之仪(1048~1117)北宋词人。字端叔,自号姑溪居士、姑溪老农。汉族,沧州无棣(庆云县)人。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,通判原州。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,朝夕倡酬。元符中监内香药库,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,不可以任京官,被停职。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。后因得罪权贵蔡京,除名编管太平州(今安徽当涂),后遇赦复官,晚年卜居当涂。著有《姑溪词》一卷、《姑溪居士前集》五十卷和《姑溪题跋》二卷。 842篇诗文  50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鹧鸪天·博山寺作

辛弃疾 辛弃疾〔宋代〕

不向长安路上行。却教山寺厌逢迎。味无味处求吾乐,材不材间过此生。
宁作我,岂其卿。人间走遍却归耕。一松一竹真朋友,山鸟山花好弟兄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游沙湖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,亦曰螺师店。予买田其间,因往相田,得疾。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,遂往求疗。安常虽聋,而颖悟绝人,以纸画字,书不数字,辄深了人意。余戏之曰:“余以手为口,君以眼为耳,皆一时异人也。”

  疾愈,与之同游清泉寺。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,有王逸少洗笔泉,水极甘,下临兰溪,溪水西流。余作歌云:“山下兰芽短浸溪,松间沙路净无泥,萧萧暮雨子规啼。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!休将白发唱黄鸡。”是日剧饮而归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水调歌头·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

辛弃疾 辛弃疾〔宋代〕

长恨复长恨,裁作短歌行。何人为我楚舞,听我楚狂声?余既滋兰九畹,又树蕙之百亩,秋菊更餐英。门外沧浪水,可以濯吾缨。
一杯酒,问何似,身后名?人间万事,毫发常重泰山轻。悲莫悲生离别,乐莫乐新相识,儿女古今情。富贵非吾事,归与白鸥盟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