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
韦应物〔唐代〕
前舟已眇眇,欲渡谁相待?
秋山起暮钟,楚雨连沧海。
风波离思满,宿昔容鬓改。
独鸟下东南,广陵何处在?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,将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走,有谁来陪伴我?
山上黄叶飘零,传来寺庙响起的悠长晚钟声,楚天飘洒的绵绵秋雨与大海连成一体。
在凄风苦雨中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浓,在一天之间凄怆寂寞使我的面容变得憔悴。
一只疾风中的伶仃小鸟飞向东南归巢去,广陵在哪里呢,不也在东南方吗?
注释
淮上:今江苏淮阳一带。
广陵:郡名,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。
亲故:亲戚朋友。
眇(miǎo)眇:遥远的样子。
楚雨:淮阴旧属楚地,故称楚雨。
沧海:即东海,淮阴东临大海。
赏析
诗人只身北去,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。但这种感情,表现得颇为含蓄。读者从诗中感觉到的,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,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,淡墨点染,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,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。
诗的前两句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,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,描绘一种空旷孤寂之感。接下去,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,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,寂寞变成了凄怆,羁旅之情更为深重。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,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“离思”二字,像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,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。按说诗写到这里,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,然而没有。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,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
创作背景
诗人于大历四年(769)秋自京经巩洛、楚州赴扬州,第二年秋天从扬州返回洛阳,在扬州居留的时间正好一整年。扬州有他的兄长,还有像卢庾这样的朋友。返洛途中,舟行经楚州时怀念在扬州的亲人友朋,写了这首诗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刘学锴撰.唐诗选注评鉴 下卷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3.09:第1299页
简析
《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此诗首二句叙事,匆匆赶到渡口,天色已晚,又无渡船,诗人徘徊踟蹰;三、四句写景,秋山暮钟,茫茫楚雨,孤寂之感加重;五、六句转入写人,点出离情别绪,将诗人因“离思”而憔悴不安的面容映在风波、楚雨、暮钟、秋山之中;七句写眼前景,以“独鸟下东南”暗寓对广陵亲故的思念,又写人在西北,离亲日远的不畅;八句用反问句式把离情传达在空旷的原野,将思亲念远的情绪汇入风声、雨声、钟声之中。全诗在暮钟荡出的悠远情思笼罩下,情调哀婉,具有深沉的韵致。
韦应物
韦应物(生卒年不详),字义博,京兆杜陵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。唐朝官员、诗人,世称“韦苏州”“韦左司”“韦江州”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 570篇诗文 177条名句
塞下曲
王昌龄〔唐代〕
饮马渡秋水,水寒风似刀。
平沙日未没,黯黯见临洮。
昔日长城战,咸言意气高。
黄尘足今古,白骨乱蓬蒿。
山居秋暝
王维〔唐代〕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古剑篇
郭震〔唐代〕
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,红光紫气俱赫然。
良工锻炼凡几年,铸得宝剑名龙泉。
龙泉颜色如霜雪,良工咨嗟叹奇绝。
琉璃玉匣吐莲花,错镂金环映明月。
正逢天下无风尘,幸得周防君子身。
精光黯黯青蛇色,文章片片绿龟鳞。
非直结交游侠子,亦曾亲近英雄人。
何言中路遭弃捐,零落漂沦古狱边。
虽复尘埋无所用,犹能夜夜气冲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