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仙子·咏竹
马谦斋〔元代〕
贞姿不受雪霜侵,直节亭亭易有心。渭川风雨清吟枕,花开时有凤寻。文湖州是个知音。春日临风醉,秋霄对月吟。舞闲阶碎影筛金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竹子常年翠绿,不畏雪霜侵袭,身姿挺拔直立,内心坚韧一目了然。在谓河风雨之夜,诗人们很有兴味地把竹子吟咏,竹花开时就会引来觅食的凤凰。文湖州称得上是竹子的知音。春日,它迎着春风欢舞,如痴如醉;秋夜,它面对月亮轻轻作响,像诗人在轻声低吟;平时,在日光或月光的照耀下,庭阶上接曳起舞的竹影犹如筛金。
注释
双调:宫调名,元曲常用宫调之一。
水仙子:曲牌名。入“双调”,亦入“中吕宫”“南吕宫”。全曲八句七韵,基本句式为:七、七、七、五、六、三、三、四。
贞姿:指竹子常年翠绿永不改变的姿色。
亭亭:直立的样子。
渭川:即渭
简析
《咏竹》是一首咏竹的佳作。第一二句写竹子不因风霜的侵凌而变色、仍保持其亭亭直节,比喻人因世俗苦难的折磨而不改变其高风亮节。竹之“节”即人之“节”。接下来几句写竹的盛产之地、花开引凤、画家文湖州等,继续丰富竹的形象意蕴,最后几句写竹的洒脱风姿,表明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人格标准。此曲咏竹,以竹喻人的高风亮节。用拟人化手法,正面写竹子的贞姿亮节;从诗人、画家、灵禽对竹子的赏识,侧面描写其高洁气质;末三句描摹竹子的不同情态,想象奇特,生动感人。
马谦斋
马谦斋,[元](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)名、字、里、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,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。与张可久同时,且相识。工散曲,太平乐府等曲选集中所收颇多。张可久有《天净沙·马谦斋园亭》,曾在大都(今北京)作过官,辞官后归隐,有人说他后来隐居杭州。现存小令十七首 6篇诗文 18条名句
仙吕·后庭花·西风黄叶疏
吕止庵〔元代〕
西风黄叶疏,一年音信无。要见除非梦,梦回总是虚,犹兀自暂时节相聚,新近来和梦无。
西风黄叶稀,南楼北雁飞。揾妾灯前泪,缝君身上衣。约归期,清明相会,雁还也人未归。
次韵登凌歊台
萨都剌〔元代〕
山势如龙去复回,闲云野望护重台。
离宫夜有月高下,辇路日无人往来。
春色不随亡国尽,野花只作旧时开。
断碑衰草荒烟里,风雨年年上绿苔。